
社会时评:道德的力量
作者: 来源:绍兴文明网 发表时间:2012-11-15 点击:1559
人无德不立,国无德不兴。道德的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血脉里流淌了五千年。然而,在经济快速发展,生活愈加富裕的今天,却遇到了“道德的困扰”,道德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整个社会都在思考: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如何认识和看待我们的道德状况,如何构筑和坚守我们的道德家园?浙江省适时提出了“务实、守信、崇学、向善”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。市七届三次全体(扩大)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“经济繁荣、生活富裕、风尚文明”的现代化绍兴。由此可见,群众对道德建设的的呼声之高,政府对加强道德建设的决心之大。
道德必须要践行。如何做,我的答案是:风尚文明从我做起。道德境界按照人格道德水平的高低分成五种境界,即小人境界、俗人境界、庸人境界、君子境界和完人境界。小人就是缺德之人,俗人就是少德之人,庸人就是合德之人,君子就是美德之人,完人就是完德之人。小人、完人毕竟是少数,而我们最乐见的就是君子之风扑面。那我们又要如何成君子之美呢? 1.守规则。这是最基本、基础的要求。我们细数一下越规行为,看看你遇到过有多少:闯红灯、乱扔垃圾、乱停车、散养鸡鸭、随地大小便等等。这些执法管理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,是不可以做的。我们以最普遍的闯红灯为例。通常你问他知不知道闯红灯是不对的,他是知道的。而你再问他为什么还要闯红灯,他要么说是有急事,要么说是没注意。由此看出,规则本身已经有较高的知晓率,说有急事的是怀着一种自私自利的心态,先把自己的事办完再说;说没注意的是公共规则意识还很淡漠,虽然知晓却不注意。再如小区里散养鸡鸭这一现象,可以说是某些市民抗拒城里的公共规则,身是城里人,享受着城市生活,骨子里还存在着农村的小农思想。我们必须在头脑里绷紧一根神经,不要在有意无意之间就成了公共规则的破坏者。 2.懂礼仪。不学礼,无以立。看一个人有没有修养,就看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颦一笑、一举手一投足。礼仪反映了一个人素养、品味与风范。再帅的小伙,再美的姑娘,穿如何的华服,这一张嘴就是脏话,公共场所吞云吐雾,影剧院里大呼小叫,人的档次就低了很多。文明礼仪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,在“你好、谢谢”的礼貌用语中,在吃不了就打包的文明餐桌上,在为父母端一杯热茶的举手间,在和谐同处的工作氛围里。学习文明礼仪也会给你不一样的改变:小伙子学一点礼仪更有风度,美姑娘学一点礼仪更有气质,领导干部学一点礼仪更有气度。 3.行善举。做好事并非难事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。然而,我们在树立十几年、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的先进典型的同时,也倡导平民的草根公益,鼓励大家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,并把爱心付诸行动;这种微公益贵在行动,贵在人人参与,贵在积少成多。举几个可行的微公益,供大家参考:捡起公共场所的废弃物丢进垃圾桶;打扫家里卫生的时候推出门来多打扫十级台阶;不穿的衣服洗净打包邮寄给需要的人们;乘车时劝导一句“麻烦你按序上车”等等。在这样的举手之劳间,道德也在升华。 希望能凝聚我们每个个体的道德力量,成就整个社会的君子之风! |